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行业资讯|这份冰淇淋安全食用指南请收好
最新动态
行业资讯|这份冰淇淋安全食用指南请收好
2025-07-283

嗦一口冰淇淋,

凉气直冲天灵盖!

这口甜滋滋的冰凉,

怎样才能让你嗦得更放心


↓↓↓



图片

什么样的冷饮产品才算是冰淇淋?

冰柜里林林总总的被称为“冰淇淋、雪糕、冰棍”的冷饮,到底怎么区分啊?

区分冰淇淋、雪糕、冰棍这3类,并不能按工艺和外形来判断,主要根据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来区分。

冰淇淋:非脂乳固体≥6.0g/100g,总固形物≥30.0g/100g,脂肪含量≥5.0g/100g,蛋白质≥2.2g/100g。(《冷冻饮品 冰淇淋》(GB/T 31114-2014))

雪糕:总固形物≥20.0g/100g,脂肪含量≥1.0g/100g,蛋白质≥0.4g/100g。(《冷冻饮品 雪糕》(GB/T 31119-2014))

冰棍:总固形物≥11.0g/100g,总糖(以蔗糖计)≥7.0%。(《冷冻饮品 冰棍》(SB/T 10016-2008))




图片

冰淇淋脂肪含量大揭秘,

你吃的是哪一类?

图片

1. 全乳脂冰淇淋“土豪级别”!乳脂肪≥8%,用料扎实(生牛乳、稀奶油为主),奶香浓郁、口感顺滑,价格通常较高。

2. 半乳脂冰淇淋 “中庸之选”。乳脂肪≥2.2%,可能含少量植物油,口感和风味介于两者之间。常见于部分中端品牌。

3. 植脂冰淇淋“经济款”。主要用植物油(如棕榈油、氢化植物油)代替乳脂肪,成本低,口感可能偏腻。注意看配料表,可能含反式脂肪酸(如氢化植物油),选择需谨慎。

(部分浙产冰淇淋产品)

一句话:乳脂含量越高通常口味越香浓也更贵,植脂雪糕性价比高但记得擦亮眼睛看配料!


图片

流水线里的夏日魔法:

一支冰淇淋的诞生全记录

图片

一支冰淇淋的美味,始于实验室的精准配方。水、乳制品、糖、油脂是基础,辅以乳化剂(让水油亲密交融)、稳定剂(维持顺滑口感)和风味精华(水果、巧克力等)。这些原料在大型混料罐中相遇,经历加热灭菌处理与强力均质化,蜕变成质地均匀、安全无菌的浓浆。

图片

(冰淇淋生产设备)

接下来进入凝冻的神奇时刻,浆料被泵入凝冻机,在剧烈搅拌中迅速降温至约-5℃。关键就在这里:空气被高速搅入浆料,体积膨胀,形成无数微小气泡,赋予冰淇淋标志性的蓬松轻盈感;同时水分被搅拌打碎成微细冰晶,避免形成恼人的粗粝冰渣。

凝冻好的柔软冰淇淋半成品,立即注入各式模具。模具通过超低温(约-30℃)盐水隧道或速冻库进行“定形速冻”,短短十几分钟便坚硬如石。脱模后,冰淇淋在同样极寒的环境中被机械手精准包装,最后经传送带送入-30℃以下的冷库等待发货。


图片

冰淇淋储存不当=浪费钱!

3招锁住冰爽口感

图片

家庭冰箱:温度要够低: -18℃以下是王道!避免放冰箱门(温度波动大)。

密封防串味: 吃剩的冰淇淋,务必用保鲜膜紧紧包裹,隔绝异味和冰晶入侵。

拒绝反复冻融:融化再冻是口感杀手,易产生冰碴、变粗糙!

留意冰柜温度是否足够低(≤-20℃更佳)

购买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、无变形。

?变质信号:


出现明显

冰碴、变形、异味、酸味,

或口感粉粉沙沙不细腻,

果断丢弃!

记住:低温、密封、少开关冰箱门,是冰淇淋美味的保鲜秘诀!


图片

健康吃冰指南!

这样享受不怕胖

图片

图片

量是关键!

1

每次1小份,每周2-3次,优选低糖款(糖含量 ≤ 5克 / 100克)。

图片

聪明选冰淇淋:

2

看配料: 选生牛乳、稀奶油、果泥靠前的,避开“氢化植物油” (反式脂肪酸风险)、人造香精、高果糖浆。

挑口感: 全乳脂(≥8%乳脂)最香浓但热量高,植脂警惕反式脂肪酸。

存得住: -18℃以下冷冻! 拒绝反复化冻,免生冰碴。

图片

吃的时机与搭配:

3

饭后1小时吃,血糖更稳。

加点料: 撒把坚果 (杏仁/核桃) 补蛋白,配点莓果/香蕉添纤维。

图片

特殊人群注意:

4

儿童: 控量,避开含酒精/咖啡因款。

孕妇: 选灭菌乳制冰淇淋,慎食软冰淇淋 (李斯特菌风险)。

减肥族: 关注营养成分表,算好每份冰淇淋热量。

高温作业人员:让身体先脱离高温环境并稍作适应,然后小口、缓慢、适量地享用冰淇淋。突然的强烈冷刺激会与人体高温状态下的生理需求(散热、维持消化)产生冲突,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、消化功能抑制、呼吸道不适,并对心血管敏感人群构成潜在风险。

记住:会选、会吃、会搭,冰淇淋也能是夏日健康小确幸!

(来源:浙里好市监)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