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浙江省公布畜牧业创新发展“八大模式”31个实践案例,其中多家会员单位实践案例入选,具体如下。
依托先进技术设备,实时监测畜禽生长环境,优化算法,构建“数据采集—智能分析—精准执行”养殖闭环,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
淳安县“明康汇蛋鸡”
引进先进蛋鸡饲养设备,通过环境控制器、TS链式喂料、智能饮水及履带清粪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,一栋10万只鸡仅需一人管理。目前蛋鸡存栏60万只,日产鲜蛋54万枚,年产值达1.8亿元。
绍兴市“一景奶牛”
建成全封闭控温牛舍,引进意大利司达特自走式TMR饲料搅拌车和精准饲喂系统,全方位监测牧场饲喂情况。员工人数从300人降至70人,年节约人工成本108万元。
整合畜牧业生态资源、文化元素与旅游服务,构建“养殖+体验+消费”多业态融合场景,推动产业延链发展,拓展养殖主体收入渠道。
泰顺县“云岚牧场”
打造农牧休闲度假区、乡村文化体验区、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版块,推出滑草场、萤火虫观赏基地、“星空露营节”等热门项目。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,旅游综合产值达3亿余元,牧场所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百万村”。
德清县“美丽健牧场”
将传统奶牛牧场转型为集科普教育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示范园区,打造田园牧歌、点滴甘乳、旧忆农桑、晴昼花海、闲隐泽畔等5个场景,每年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,带动三产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。
贯通饲料生产、良种繁育、规模养殖、屠宰加工、冷链物流、终端销售及废弃物资源化等全环节,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全程质量可控,增强产业发展韧性,带动全链条增值。
义乌市“华统生猪”
构建了“饲料加工—生猪养殖—屠宰分割—精深加工—商贸流通”一体化产业链,省内建设18家现代化楼房养猪场,全国布局27家生猪屠宰企业,实现年生猪出栏310万头,屠宰产能1500万头。
海盐县“青莲黑猪”
构建从良种繁育、生态养殖、屠宰加工到品牌零售和文化旅游的黑猪全产业链,打造“膳博士”“黑猪专家”等高附加值品牌,为杭州亚运会、世博会等活动提供猪肉产品,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5万余元。
总部企业通过技术输出、品牌管理、市场渠道等要素辐射全国,形成“总部统筹+区域分工”的协同体系,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增值。
杭州市余杭区“认养一头牛”
打造余杭区总部基地,在河北等饲料原料丰富地区建设14座现代化养殖牧场,在山东等交通物流及加工产业优势地区建设2座大型乳制品加工基地。2024年,公司奶牛存栏总数超10万头,集团总营收超过50亿元。
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基于畜产品品质、特色和地域文化,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象,强化消费者认知与信任,提升品牌溢价能力。
温州市“一鸣奶业”
建立奶吧标准化服务体系,打造“中央工厂+冷链物流+门店销售”的全产业链布局,产品从中央工厂到门店不超过24小时,最大程度保障食品的新鲜品质和营养成分。目前拥有2000余家奶吧门店,带动就业超1.5万人。
金华市“金字火腿”
打造品牌矩阵,“金字”品牌业内评估名列行业前茅,旗下“巴玛”为国内首个发酵肉制品高端品牌,“新味和”“公记”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。产品线上销售位居各大电商平台首位,线下成为消费者首选品牌之一。
(来源:浙江省农业农村厅)